通知公告

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涉及热词解读——教师篇(二)

2025年03月12日

教师篇(二)

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涉及热词解读

两个维护

两个维护是指坚决维护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四个自信

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四个意识

四个意识指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教育四个服务

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5 教育强国

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必须以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目标,以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重要使命,以教育理念、体系、制度、内容、方法、治理现代化为基本路径,以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为核心功能,最终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四个回归

四个回归是指教育部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和人才培养质重提出的“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四个回归要求

四史教育

四史教育是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的统称。

三全育人

三全育人是指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9 五育并举

思政教育、专业教育、体育教育、美育教育和劳动教育。

10 教育家精神的六个内涵

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

11 一践行 三学会

一践行三学会是指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

12 四个相统一

四个相统是指教书和育人相统,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

13 四个引路人

四个引路人是指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14 “四有”好老师

“四有”好老师是指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老师。

15 “双师双能型”教

双师双能型教师是指具备“双师双能型”要求的应用型教师,即教师、工程师等资格兼具,教学能力、产学研能力兼备的教师。

1破五唯

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

17 四新建设

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

18 两性一度

是指提高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打造“金课”,淘汰“水课”,全面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19 五大金课

五大金课是指线下“金课”、线上 “金课”、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虚拟仿真“金课”和社会实践“金课”

20 “五位一体” 高校本科教学评估

高校自我评估、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常态监测、院校评估、专业认证及评估、国际评估。

21 “五自”质量文化

自觉、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的大学质量文化。

22 本科教育的“八个首先”指什么

1.高校领导注意力要首先在本科聚焦

2.教师精力要首先在本科集中

3.学校资源要首先在本科配置

4.教学条件要首先在本科使用

5.教学方法和激励机制要首先在本科创新;

6.核心竞争力和教学质量要首先在本科显现

7.发展战略和办学理念要首先在本科实践

8.核心价值体系要首先在本科确立。

23 十大育人体系

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资助育人。

24 OBE理念

OBE理念是指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OBE理念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哲学在实践上,是种聚焦于学生受教育后获得什么能力和做什么的培养模式。强调一切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课程设计都围绕实现预期学习结果。

25 马工程教材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简称马工程教材),由党中央决定实施,中宣部和教育部组织编写覆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经济学、文学、历史学、新闻教育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哲学社会科学专业和相关课程。学校应确保实现马工程重点教材课程覆盖率100%和马工程重点教材使用率100%。

2课程思政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承担育人责任,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27 微专业

微专业是指在主专业学习以外,围绕某个特定学术领域、研究方向或核心素养,提炼开设的一组核心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多样化需求,提高学生知识结构的复合性和就业竞争力,提升与社会需求的匹配度

28 安徽“三地一区”

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改革开放新高地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

29 安徽“七个强省”

自立自强的科技强省、智能绿色的制造强省、高质高效的农业强省、山水秀美的生态强省、英才荟萃的人才强省、人民满意的教育强省、繁荣兴盛的文化强省。

30 安徽十大新兴产业

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数字创意、高端装备制造、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绿色食品、生命健康、智能家电、新材料、人工智能、供应链与现代物流。


文字|质评办

|成羽洁

责编|融媒体中心

来源:“安徽三联学院”公众号